玩股二十年,是不是搞錯了什麼?

有時上網時,會看到很勵志的股巿玩家.

就以最近瀏覽到的一個網友來說吧,他說他玩股玩了十多年,有玩出不少心得,也在主動投資的過程中認識了一些好友,內心很雀躍!

他的文章看起來很真切,我相信他說的話是發自內心.(至少我看不出他有騙人的必要)



只是看他所陳述的內容,可以知道他目前在主動投資上的實力是一般般的,我猜他以前的投資績效可能並不好.

假設再讓他精進個十年,他的績效或許可以再提升一些.(當然這是也許)



我自己家裡的長輩或親戚,有不少都是股齡二十年以上的玩家.

總以為巿場會等他們學習並慢慢進步,然後創造更好的績效.

但事實是,說到錢,人人都想得到,也會對它付出心力,因此他們交易的對手也是會隨時間變的越來越強.

在這種狀態下,除非天賦和心血甚至是運氣贏過別人,否則別想從股巿中撈到錢.

也就是說,玩股就算玩了二十年,甚至更久,會發現自己的績效居然還是在原地打轉!


其實這還不是最嚴重的,因為我還沒說到另一個問題--我讀研究所畢業後,再過了五年左右,有一個朋友也去就讀,結果一問之下,學費就又多了五千塊左右.

此時讀者應該知道我想說什麼了,就是通膨


我知道做指數投資的人不該預測,但我還是預測一下--要不要賭20年後(2038年)的大學學費一學期將會超過十萬呢?(這應該是最保守的預估了)

如果這些主動投資人能夠清醒一些,就知道代誌要大條了!

屆時能去上學的,幾乎肯定是有錢人

對一般人而言,就算要用助學貸款恐怕也不見得貸的起來,而就算貸的起來也不知要還多久。

而且我所提到的只有學費,其它的生活所需也是一樣,幾乎無一不漲的.


由此可知,如果是生在一般家庭的人,就應該把心力放在充實自己的主動收入和兒女的教育上,並做指數投資讓自己有機會打敗通膨.


指數投資確實是不該預測的,但我仍預測在二十年後,有老實在做這件事的人,可能是計劃約十年後的退休生活要怎麼過


註:


連續二十年投資指數的人,他的生活重心根本不是要去思考,要如何應用好幾年時間才磨練起來的投資技術,然後在股海奮力廝殺.

而是在想老年生活要如何自在的過? 現在的生活要怎樣過才能更好? 還有什麼理想等待我去實現?

(但我必需要說,這樣卑微的心願,大多數人其實做不到,尤其是非投資大範圍指數的人)

追求安定不是罪,人性本來就是偏好安定,否則怎會有那麼多人報名國家考試呢?

誠實面對自己,答案自己就會出現。

原來一般小巿民要的不見得是大富大貴,只是想要安定而已.

不必為了錢和不喜歡的人結婚,不必為討好上司而承受天大的刁難,這都意味人生有更多選擇的權利,而非當資本的奴隸.

也就是說,可以活的更有血性,更像一個人.

(不過總是要強調,評量累積的資金大小,才能做為退休的考量,我自己並不認為提前提休會是個好選項,而是在職場才能讓自己的價值有真實的存在)


而不是像主動投資人,希望投資技能能磨練的更好,始終期待未來有更好的績效,卻又因現實因素,使得能取得巿場平均績效以上的人,始終低於5%,使得自己二十年後仍在股海衝刺,這是多麼可憐的一件事.


文中所提到的網友,在2018年已經損失20-30%,是遠遜於我今年在指數投資上股債平衡的績效.

但他認為只要做好某一項目就能減少損失,我為他的天真感到可憐,因為我自己以前也是主動投資人,我知道他所領悟的,只是減少損失很小很小的一個做法,要贏大盤,還差的非常遠.


如果小孩未來的發展,或者是自己的老年生活因自己的一念之差,而有嚴重影响.

那麼主動投資方面,是否還玩的下去呢?


以我而言,我很難想像在二十年後,我的小孩沒辦法上大學,是因為我用心玩股造成了這種遺憾!

自己的朋友當中,有的人是老闆,有的是上班族,他們有的人收入很高,隨時都能退休.

雖然他們不是因為投資而有錢,也不想退休,但是他們有一個好習慣,就是不主動投資,用心在生活上.


如果我們瞭解了這整件事的邏輯和嚴重性,可能就會發現--玩股二十年,是不是搞錯了什麼?




特別聲明:


這份文件只供參考,也不推薦做相同型式之任何操作.


個人不推薦任何人去依此份文件操作,想依此操作的人,需有獨立判斷能力,個人不作任何擔保,若發生損失或其它預期外的風險等狀況,本人概不負責.



此外,本人不保證內容的正確性.